封面人物|勇敢追尋屬夢想王丹妮:「不管結果如何, 我也要當個努力的陪跑者。 」
Celebrity Life

封面人物|勇敢追尋屬夢想王丹妮:「不管結果如何, 我也要當個努力的陪跑者。 」

芭姐
BY 芭姐
  • 25 Feb 2025

出自香港首富李嘉誠的投資心法— 「Never Get Stuck」,竟然也是《Harper's BAZAAR HK》3月號封面人物王丹妮(Louise Wong)在最新電影作品中的對白和關鍵訊息。 這個大智慧,原來放諸她的人生也都非常合用。

ADVERTISEMENT
SCROLL TO CONTINUE
封面人物|勇敢追尋屬夢想王丹妮:「不管結果如何, 我也要當個努力的陪跑者。 」

新年伊始祝願來年事事如意順利,封面拍 攝定了在開工大吉日初九進行。容光煥發、狀態 大勇的Louise準時來到影樓。她感恩在新一年以 《臨時決鬥》這部鼓勵性的作品跟觀眾見面。 「我在戲中有句對白『Never get stuck』,意思 是不要被套牢在那裏,不要自怨自艾,你一定要 想辦法繼續向前走,勇敢面對自己的人生。」那 既是故事主角面對難關時的心態,也是香港電影 從業員在寒冬之下的互相勉勵。「很多老闆及電 影從業員都說今年將會很困難,我希望香港電影 業可以衝破難關,有更多優秀的香港作品。演員 是被動的,我只能夠盡力把角色演好,藉此告訴 大家:香港有很好的、很努力的演員。」Louise 謙虛地說自己充其量是努力的後者,但很想為香 港電影付出。「香港是一個很獨特的地方,香港 人是很獨特的一群。如果大家能團結一致,一起 去思考,一起去面對,一起去努力衝破難關,或 踏出comfort zone,最後或會像電影般有一番新 景象。俗語有云: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 不轉心轉。我們要思考怎樣去走屬於自己的路, 儘管當下的情況不能跟八、九十年代黃金時期同 日而語,但也不可以說不可能。」堅持未必贏, 但放棄一定輸。

 

封面人物|勇敢追尋屬夢想王丹妮:「不管結果如何, 我也要當個努力的陪跑者。 」

在Louise心目中,香港電影顯然有着舉足輕 重的位置。2021年她透過《梅艷芳》初登大銀 幕,以演員身份、「香港女兒」梅姐這個角色站 在大眾面前,讓大家看見她的演技和可塑性,並 獲得多個提名及電影獎項。此際喇叭正播放着 Boy'z的《眼紅館》「Ho⋯he⋯ho∼」,Louise 突然搭話說她在演唱會上聽到這歌時哭了。這首 2004年推出的廣東歌,代表着無數90後的童年 回憶。聽得出她心繫的,不只是香港電影。

1990年出生的Louise,自小熱愛時裝,16 歲在時裝設計學院修讀設計,被師姐相中邀請 擔任其畢業時裝秀的模特兒,及大力遊說投身 時尚界。她抱着不妨一試的心態,遂參加Elite模 特兒比賽,勝出後代表香港出戰亞太地區並再 次奪冠。「有感香港模特兒不是很受重視,所 以當時我很想代表香港做出好成績。奪冠後我 經常要前往巴黎、米蘭行時裝秀,在每個地方 待上半年至一年時間,在日本也住了兩年。」 Louise細說漂泊的「前半生」。「17、18歲時 有一次試鏡迷了路,找了3個小時也找不到, 我害怕得在街上哭起來,甚至致電經理求助, 但最終我都找到了。於是擦乾眼淚成為最後試 鏡那個。」年紀輕輕要在競爭激烈又殘酷的時 尚行業中生存很不容易,加上隻身在異地打拼,更是苦不堪言。「那時候公司只有我一個亞洲 人,沒有室友,沒有同鄉,大時大節都是自己 一個人過,中秋節去Chinatown買個月餅跟自 己慶祝,新年在自己那間很小的房間裏掛一些 裝飾。」幸好房間窗外景象如魔法般,三不五 時為Louise打打氣,「遙望閃爍耀眼的巴黎鐵 塔,心裏便萌生『I make it this far』的感覺。 直到24、25歲才定下來,想回到自己的家,回 到香港,繼續做時尚相關的工作。」外國的月 亮的確特別圓,但怎也不及家的溫暖和安心。 可是當下回看種種經歷和磨練,卻已變成珍貴 的養分。「地球是圓的,我一定會走到我要去 的地方,沒甚麼事情我是做不到。」日積月累 成為往後move on的動力和韌力。

ADVERTISEMENT
SCROLL TO CONTINUE
封面人物|勇敢追尋屬夢想王丹妮:「不管結果如何, 我也要當個努力的陪跑者。 」

無懼挑戰和改變是前進的最強武器。Louise 回港後為自己重新定位,由fashion model到 fashion icon,從在台上行秀變成在台下看秀。 來到27、28歲,她又開始思考人生,與此同時 在Facebook收到安樂電影的《梅艷芳》試鏡邀 請。「我覺得是時候跳出舒適圈了。一直以來, 無論做甚麼工作,我都會盡最大努力將它做好。 學習一件全新的事,是一定需要付出很多心機和 時間,但不管結果如何,哪怕最後沒有被選中, 我也要當個努力的陪跑者。」雀屏中選、被委以 重任演繹一代巨星,Louise隨後接受了6個月全 方位訓練,從表演相關的閱讀劇本、鑽研角色, 到唱歌、跳舞,把自己完全奉獻給了角色。「我 的第一部電影打開了我的眼界,改變了我對電 影的看法。而且拍攝過程很開心,大家一同經歷 了很多神奇時刻。亦都是因為這部作品我才入到 行,是緣分。」

 

封面人物|勇敢追尋屬夢想王丹妮:「不管結果如何, 我也要當個努力的陪跑者。 」

乍看模特兒和演員有點關係,但壓根兒又 完全不同。Louise不諱言多年模特兒經驗,為她 演員之路打了一個底子。「它讓我不怕鏡頭,還 有就是自信心。當模特兒在走上舞台那刻起,便 甚麼也不管了,你就是最有型、最棒那個,直至 落台為止,都是你的高光時刻。全力以赴這個想 法,根深蒂固在我的血液裏。做演員拍攝時,我 就衝啊,做啊,感覺到甚麼就拿出來。」而她對 電影世界的解讀也從此不一樣,「做觀眾看電影 時,大多只會看自己情緒有否被牽動,但成為演 員後,我留意多了很多細節,我想學多些電影相 關的事情,了解不同戲種、留意演員怎樣用細微 如眼神動作去演繹不同角色等等。」面對電影世 界的無限大,Louise再次謙卑地說:「我只是一 粒微塵而已,但每個人都很需要知道自己的人生 目標。」

ADVERTISEMENT
SCROLL TO CONTINUE
封面人物|勇敢追尋屬夢想王丹妮:「不管結果如何, 我也要當個努力的陪跑者。 」

自2021年成功轉營迄今,Louise前後共參 與了4部電影和1套劇集的演出。就數量來說實 在不多,但論作品和角色的類型卻十分多元, 也讓她得到全面的成長。處女作《梅艷芳》之 成功,令Louise在拍攝第2部律政作品《毒舌大 狀》時,面對山大壓力。「那時我嚴重懷疑自 己。第一次在沒有藍本下、憑空塑造角色,所 以一下子很多問題同時間湧入腦袋,譬如我的 演繹方式是否正確,因為我始終是半途出家, 沒有受過正統表演訓練。後來聽其他演員朋友 分享,原來即使是科班出身的他們,面對角色 時都有經歷不斷推翻、重建。」在驚悚災難片 《焚城》中,她學會放開、求救。「面對陌生 的事時,你會感到害怕、恐慌,但當演員你必 須要打開自己去試。遇到問題時,你要問、 要想辦法解決。其實很多時候『you are not alone』,大家互相幫忙,一齊想出來的事情效 果可能更好。團隊精神十分重要。」到於新作 賀歲喜劇《臨時決鬥》,她學到臨場反應和喜 劇節奏。「我學會隨遇而安一點,你來,我就 接,在當下盡量給出來。」

 

EDITOR'S FAVORITES
封面人物|勇敢追尋屬夢想王丹妮:「不管結果如何, 我也要當個努力的陪跑者。 」

由跨國團隊製作的劇集《苦力》(Coolie)講 述19世紀中國苦力在古巴的歷史是另一個層次 的挑戰。「第一次在外國拍戲4個多月,跟外 國演員及團隊合作很融洽開心。它像是一趟打 開自己的旅程,不要害怕去觸碰那些你認為還 沒準備好的部分。當下即當刻,你已經準備好 了。」以及收獲滿滿的正能量。「大家每一日 都會互相鼓勵、稱讚:『你今天做得很好!加 油啊!期待明天!』這件事令我覺得挺開心、 驚喜的,也是一種滋養。在香港這些話不會掛 在嘴邊,但那種溫暖是心照不宣的。」

ADVERTISEMENT
SCROLL TO CONTINUE
封面人物|勇敢追尋屬夢想王丹妮:「不管結果如何, 我也要當個努力的陪跑者。 」

為了讓自己的世界可以有更多可能, Louise開戲前會學,下了戲也繼續學。「我很 珍惜每一次學習新事情的機會。人生匆匆幾十 年,有機會學就要學,機會錯過了就無,還要 是電影公司付錢讓我學。」月前她為《臨時決 鬥》學泰拳,也學識保護自己和對手。「接連 拍完兩三部需要體力的作品後,我覺得有需要

學習使用不同的道具像刀或飛鏢,以及武術那 一類,還有多點拉筋,讓自己更柔軟。」也不 忘未雨綢繆,「我相信凡事總會派上用場。我 已經學了騎馬,不用拉着馬韁繩,牠也能自己 跑的程度。我以前都上過配音班,拍戲之後做 後期製作時要為自己的角色配音,我覺得很好 用。最近重拾跳舞,因為想多了解自己的身 體,對於演戲也有幫助。花錢去裝備自己非常 值得。」

封面人物|勇敢追尋屬夢想王丹妮:「不管結果如何, 我也要當個努力的陪跑者。 」

除了硬件上的增值,更多的演員價值來自 於軟件。「每段人生的經歷、學習的過程,都 能使演技提升,變得更加紮實,同時又需要給 予時間,讓五感逐步打開。我覺得自己正不斷 開竅。」表演老師就像是一道藥引,把演員本 身的潛質引導或釋放出來。「智叔(廖啟智)講 真實感受,他先了解我的故事,再和我一起研 究劇本,也教我不同的表達方式,怎樣分析對 白,逐個字抽絲剝繭,十分細緻。而豪哥(謝君 豪)則讓我明白到不同類型表演的分別,電影、 電視、舞台的演繹方法各有不同。他們二人都 給我很溫暖、窩心的感覺。」

作為演員,巨蟹座的敏感和感性,絕對是 一個優點。「我最近很喜歡一部動畫,叫《葬 送的芙莉蓮》,講人生。我看每一集都在哭, 哭慘了,但感恩自己是個感情豐富的人。這對 演戲是好事來的。如果無感,是很難演的。」 更何況她又是個愛思考的極致I人!「演員這個 職業是非常內耗和自虐的,因為你流的眼淚是 真的,你的情緒要先牽動到自己,才能再牽動 到觀眾。但當你做到時,那份成功感、滿足感 很大。」這種自找的矛盾,似乎就是演員工作 的魅力。若能成功突破解鎖,便能找到屬於自 己的一片天。「我相信我還可以發掘到很多連 自己都未知道的面向,我很想讓大家看見。」 心念決定命運,敬請期待。

訂閱 Harper's BAZAAR 電子報了解更多名人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