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窺探者》影評|恐怖大師禮切沙也馬蘭女兒首作,大玩驚喜結局有得有失
禮切沙也馬蘭(M. Night Shyamalan)這個大名,喜愛恐怖片、驚喜結局的觀眾一定聽過。由《鬼眼》、《思·裂》,到近來低成本但有驚喜的《詭老》、《敲敲門》,都深得粉絲愛戴。今次新作《窺探者》由其女與伊珊娜禮切沙也馬蘭(Ishana Night Shyamalan)處女編劇及執導,並由大師當監製。《窺探者》遭外界踩得頗狠,筆者認為未至於稱得上「爛片」,雖然及不上爸爸的水平,但作為首部作品總算不過不失,至少營造到緊張的氣氛,女主角狄高達芬寧也有不錯表現,對這位切沙也馬蘭女兒而言,已算是個不錯的開始了。

改編自愛爾蘭神話,森林有入無出怪物每晚殺人
《窺探者》改編自作家 A.M. Shine 的同名小說,而故事亦以愛爾蘭的神話作背景。狄高達芬寧飾演的 Mina 在寵物店當店員,有一天她要送一只鸚鵡到遠離市中心的動物園。獨個兒上路的她,意外闖入了神秘森林,同時汽車卻失靈壞掉。她只好帶著鸚鵡向前走,但轉頭發現汽車及回頭路已消失!

森林即將入夜,此時神秘女人 Madeline 現身,叫她必需跑入屋內,否則會遇上危險。結果她發現屋內還有而個陌生人 Ciara 與 Daniel。在 Madeline 的指令下,Mina 必須遵從幾個規則,包括要站在單面玻璃前讓「它們」觀看自己、入夜後不得到屋外、不得開門等等。

觀眾就像 Mina 一樣,對眼前的神秘同伴、奇怪規矩生疑惑,但事實上,不遵從規矩,就會激起怪物的憤怒。在度過一段時間後,Mina 漸漸發現這個森林秘密,原來就藏在屋下的地堡中。透過觀看屋子建造者「教授」的錄像日記,真相漸漸浮現,而怪物的真正身份亦終於揭開。

《窺探者》懸疑多於恐怖,讓人想起《森魔》《夢魘絕鎮》
《窺探者》雖然屬於恐怖種類,但其實電影的恐怖、驚嚇鏡頭並不多,而是像禮切沙也馬蘭的電影一樣,懸疑成份更加多。電影以怪事開場,再以主角的視角一步步揭開真相,十分公式,也很像爸爸禮切沙也馬蘭慣常的套路。但女兒伊珊娜取了穩打穩紮的方式敘事,驚喜確實欠奉,這也大概是很多影評人不喜歡的原因。

而這類電影作品,最重要的就是「橋」,故事的創意十分重要。雖然《窺探者》有原著可跟,但看著就覺得似曾相識。例如入夜後不得外出、外面有怪物的設定,就跟切沙也馬蘭名作《森魔》相近。而美劇《夢魘絕鎮》亦有同樣設定,以致觀眾對這種「入夜後有怪物」的恐懼感與新鮮感大大減低。

另外,《窺探者》帶動緊張氣氛的情節也不夠多,大多都是集中在 Mina 初到步的時候,幾個場面如 Mina 探聽鏡後世界、以錄像機拍攝屋外情況、Mina 偷入地下洞穴等,都能成功營造到緊張氣氛,但發展到後面,這些花招就越來越少,只顧解謎而忽略了趣味性,也是電影到中後段不夠精彩的原因。

師承禮切沙也馬蘭的反轉結局,有心思卻不難猜到
爸爸禮切沙也馬蘭作品的最大特色,就是必定有一個精心部署的反轉結局,讓觀眾意想不到,最經典的當然是《鬼眼》,相信沒有觀眾能猜到結局。而今次女兒伊珊娜也師承了爸爸的特色,在《窺探者》中設定了反轉結局,除了解釋了怪物的真正身份,也在眾人以為成功逃走後,再多加一重揭盅,盡力為觀眾帶來驚喜。

不知道是觀眾太聰明看得太多同類作品,還是伊珊娜的設定不夠精妙,《窺探者》的反轉結局並不難猜到。可能是故事佈下的疑陣不夠多,以至結局,及所謂的局中局,都不難猜到。知道編劇兼導演的心思,背後也帶出「尊敬各種物種」、「人類不要自以為是」等訊息,但論驚喜度的話,還是遠不及爸爸的成就。

禮切沙也馬蘭自成一格吸納不少粉絲,將推出新作《Trap》
禮切沙也馬蘭未必是當今最賣座的荷里活導演,但往往能以故事、結局吸引觀眾,自成一格。平有平拍、貴有貴拍,無論大小製作都有一定捧場客,因此長拍長有永遠有工開。其實女兒伊珊娜都曾參與他的劇集《靈異女僕》、電影《詭老》、《敲敲門》之執導與編劇工作,可見他有心培訓女兒接棒。

雖然今次《窺探者》未算成功之作,但禮切沙也馬蘭本人也將在今個暑假出手。他親自執導的作品《Trap》,講述父親 Josh Hartnett 帶同女兒看演唱會,但卻發現現場有殺人兇手在場,而這個兇手,正正是父親本人!當然,故事的驚喜不會如此簡單,單看預告也讓人十分期待。

《窺探者》遭外界踩得頗狠,看過後,卻不覺得有所說的那麼爛,起碼所有鋪陳都算正路。此外,女主角狄高達芬寧也漸漸走向性格演員之路,戲路甚至比妹妹艾莉芬寧更廣、更多變。當然要跟爸爸禮切沙也馬蘭相比,功力還差了一截,看來女兒伊珊娜仍需要更多機會向爸爸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