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穿 Prada 的惡魔》是不少時裝精的啟蒙電影 ─ 不經不覺今年已是放映十周年,雜誌 Variety 抓緊機會跟戲中要角如 Meryl Streep, Anne Hathaway, Emily Blunt, Stanely Tucci, 導演 David Frankel 及作家 Aline Brosh McKenna 做深入專訪,以鮮為人知的秘聞為這歷史性一刻留下真切的記綠。

只是當時 Rachel McAdams 想要遠離主流電影的方向,所以她把 FOX 拒絕了好幾遍。
4. Anne Hathaway 因極為渴望得到 Andy 的角色,竟在 FOX 公司對外的公園沙池上畫上
「聘用我」
讓 FOX 2000 的行政主席 Carla Hacken 對她留下了很深刻的第一印象。

那是她首次和片商議論片酬 ─「酬金的銀碼簡直低得擊中我的心坎,因這正反映我在他們眼中對電影的實際價值,真的低得像個侮辱。」她憶述。在當她決定要離開的那一刻,他們突然就將價格雙倍提升,於是她就想:「那時我 55 歲才學會如何去為自己爭取,但那真的太遲了。」

「 Annie 很情緒化。」導演 David Frankel 接著說:「當時她與一個很差勁的男人 ( 前男友 Raffaello Follieri) 交往及同住,他不單是一個虧空公款的罪犯,還在阻礙她的工作;他很討厭她要在晚上工作,Anne 亦因此在我們晚上拍攝時常累得精疲力竭。」

由於她當時參與了好幾次在電影《俠影魔龍》的試鏡都被拒絕了,她就忽發奇想:反正飛機也延誤了,倒不如參與《穿 Prada 的惡魔》的試鏡吧。於是她就只在穿著拖鞋和牛仔褲的情況底下拍了試鏡片段,而最後竟就入圍了。
6. 本來 Emily 的角色是美國人,但當她用她的英國口音唸出第一句台詞以後,就被改成是英國人了
她更被要求再次進行試鏡,皆因她在片段中的衣著太簡陋。他們對她說:「你可以穿得比較像你演的角色以後,再做一次你在片段內所演的情節嗎?」

Frankel 常希望劇本的情節能夠貼近書本,在第一個版本他寫道:Miranda 是個巫婆,而Andy工作的動力就是報復。可是因在這個版本內的 Miranda 有很多時候都受都侮辱,讓他感到很不滿。於是他就在想,為什麼如此優秀的人都一定要這樣友善呢?於是劇情就被重寫成 Andy 犧牲自己去融入這本時裝雜誌的歷程。
8. Stanley Tucci 在開拍前的 72 小時才接受時裝雜誌編輯 Nigel 72 的角色。
9. Maryl Streep 在 Miranda 的兩場最具標誌性的場面 ─ 分別是穿著藍色毛衣和酒店的兩幕,而它們都是為了讓 Miranda 的角色更翔翔如生才在後期加插的。

相信大家都對戲中的 Miranda 的聲線留下深刻印象。 Annet Hallthaway 回憶起每當 Meryl 開口的時候,雖有時只是細語,可是每個人的魂魄馬上就被攝住 ─ 那一把刺耳、大牌,有如狗吠的聲線,真的演得太活靈活現了!
11.
Miranda 的角色靈感來源是來自兩位男仕:Clint Eastwood 和 Mike Nichols
Meryl 表示 Miranda 的聲線是來自 Clint Eastwood:「他永遠、從不用提高他的聲線,就能讓每一個人都很留心去聽他的講話,因為他是整個房間中擁有最高權力的人。但他並不有趣,所以她那份幽默是來自 Mike Nichols的。他那最殘酷到位的評論,就為自我嘲諷設下了完美又有效的典範。」

13. 經名設計師 Patricia Field 估算,在《穿 Prada 的惡魔》整套戲內出現過的服裝加起來合共高於一百萬美元。

15. 在 Miranda 把她那件大褸摔在 Emily 的工作枱那一幕對 Meryl 來說極難演出
他們在這一幕大概拍了近三十個鏡頭,因為每次要不是她的手卡在大褸內,就是那件大衣並沒有在對的時間打在桌面上。

Emily Blunt 在電影結束後邀請他參加她和 John Krasinski的婚禮,因而結識到她的妹妹。
17. 不必期望《穿 Prada 的惡魔》會有續集
Anne Hathaway 表示雖然她很希望能再與劇組的所有人合作,但現在的《穿 Prada 的惡魔》就已經很好了,不必拍續集去破滅過去的美好。
Photo courtey of Internet
Graphic prepared by Rachael Y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