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刻板印象影響,運動總是帶點粗暴與競爭的意味,與藝術之間彷彿有道跨不過的鴻溝。然而藝術家嘗試打破這條既有的界線,並以作品體現力學之美。台灣藝術家郭彥甫將以往身為運動員的經歷投射到作品當中,以繪畫呈現激烈動感,結合運動與藝術,產生令人眼前一亮的化學效應。

獨特的美學觸覺
大部分人對郭彥甫的印象,通常止於藝人及畫家兩個身份,卻不知道他原來曾是位運動員。從小活潑好動的他在國中時期成為田徑隊隊員,後來更入讀台北市立體育學院,在運動路上繼續進發。然而在訪問中,他卻笑稱自己並非一位「好的選手」,「我很在意自己運動時的姿勢,所以總是跑得很慢。」

郭彥甫看待運動的角度總是與別不同,「其他人看比賽時,最在意是選手的輸贏,但我會把着眼點放在美感與動態。就像 Michael Jordan 和 Carl Lewis 兩位運動員,他們舉手投足如跳舞一樣,令人移不開眼睛。」他自言覺得自己與身邊人格格不入,但這份天性使然的藝術觸覺,正是畫家最需要的特質之一。

異曲同工之妙
儘管現在成為藝術家,郭彥甫亦沒有白費以往身為運動員的經歷,更將之化為作品的養份,成就獨特的作畫風格。「運動員要具備強大的控制力,不論訓練還是比賽都要收放自如。這種訓練方式對我整個成長階段,甚至現時的性格都有很大影響。受耐力是我的專長之一,或許是來自演藝工作磨練與選手時期的長時間訓練與受傷得來,這些元素都在創作時與我作伴。」運動與繪畫一動一靜,看似扯不上關係,背後卻藏着甚多共同之處。「運動鍛練好比創作的狀態,必須要長時間專注投入,當中能感受到快樂與成功感,但也會有猶豫的時刻,在不斷反覆思考及練習下,得來的成果更加珍貴。」

郭彥甫認為畫畫就像做運動,需要控制身體和情緒,「比賽除了講求實力,心理調節亦是關鍵。運動員愈用力就愈乏力,反而要放鬆才能到達巔峰。我覺得我是很激烈的人,有時候很極端,有時候很軟弱,兩者之間互相影響,同時互相羈絆。藝術家也時常處於矛盾的狀態,但其實不用想太多,只要能在作品中表達自我,就能做得長久。」

以畫捕捉瞬間
「速度」無色無形,卻往往令人感受到無比悸動。郭彥甫透過藝術捕捉這種抽象的概念,其作品用色大膽,筆觸豪邁,運動員的五官總是模糊,站在畫作前的觀者彷彿親歷其境,屏息靜氣地欣賞賽事。「我的作品題材大多圍繞速度、時間和光線,以之捕捉運動員的美好瞬間,緊張又優美,充滿不確定性。以影像傳送的賽事資訊往往受到一定程度的修飾與包裝,呈現出既定『給觀眾』的視角。我希望透過繪畫直接揣摩場上選手的心理狀態與壓力,讓觀者感受到現場的刺激感。」

郭彥甫直言自己的作品沒有甚麼高深道理,僅是希望為大眾帶來正能量,「體育最迷人的地方在於其公平性,任何地域種族的選手也能憑實力一較高下,而這與資本社會有着明顯差異。我覺得通常美的東西都很壞,企圖與謀略令人難以抵抗,在商業運動發展歷程中出現得毫無痕跡。我試圖遊走在美與醜、速度與線條中,找出空隙讓畫呼吸。我們如今身處物質豐盛的年代,卻盡是紛亂與挑戰,讓人有點煎熬,但又充滿期盼。我希望大家看到作品後,能以正面的態度面對一切,相信世界依然美好。」

身為前運動員,不少體壇巨星都是郭彥甫多年來的偶像,而最令他受到啟發的是「世紀球王」Diego Maradona。出身貧窮的他年少時已扭轉命運,16 歲首次代表阿根廷國家足球隊出賽,可惜誤入歧途,染上毒癮,後來為了女兒決心戒毒。「我在他身上看到運動員的本質,無論到了幾歲,經歷過甚麼事,仍然會保持率真與善良。」

訪問過程中,筆者也能感受到郭彥甫散發着這種特質,每當談到創作理念或喜歡的運動員時,他都會暢所欲言,給予真誠的答案,隔着螢幕也能感受到箇中熱情。也許不論是運動員還是藝術家,只要堅守熱愛的事,就能綻放真摯純粹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