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法式甜點遇上「甜而不膩」的港式口味,3 位甜品大廚如何征服港人的刁鑽味蕾?
- 27 Aug 2025
甜品,就像科學與藝術的結晶,背後蘊藏繁複的工序和驚人的創意。以下 3 位大廚在甜品世界大放異彩,為香港帶來一點甜。

Astoria Koh @ Caprice
一頓三星米芝蓮的嚐味菜單,若頭盤主菜高潮迭起,最後的甜品必須是一個完美句號,這種壓力非食客可想像。Astoria Koh 是香港四季酒店法國餐廳 Caprice 的甜品大廚,大學時候本身修讀建築設計,但在第二年的暑假,她在新加坡當地的麵包店打工,發現自己愛上了甜品,一發不可收拾,於是答應父母繼續在大學唸書,3 年後如果還堅持當廚師,他們就接受其選擇,結果 Astoria 堅定不移,成就現在的工作,但也能學以致用,「建築訓練的顏色運用和構圖技巧,反而成了我的優勢。」笑言自己非常愛上網的 Astoria,經常從不同的廚師及網站汲取靈感,走在潮流的最前線,是她不斷進步的原因。她畢業後在新加坡有名的甜點餐廳 2am:Dessertbar 工作,在著名甜品大師 Janice Wong 的麾下工作,徹底改變了她對甜品的想法。「菜單上 14 道菜全是甜點料理,我跳出學校教的傳統框架,擁抱甜品的藝術創意自由,從此愛上餐廳甜點。」

之後 Astoria 在澳門 The Tasting Room 工作,認識了當時的行政總廚 Guillaume Galliot,開展她在米芝蓮餐廳工作的生涯。「他是我首位共事的法籍主廚,給予極大創作空間並坦率提供建議。」Astoria 舉例說,當自己認為作品已完成時,他可能會提議加入新風味:「傳統上我們用檸檬平衡甜度,但他會問:『為何不用醋?』儘管我個人不愛醋,最終卻因此為食譜增添新層次。」

Astoria 笑言年輕的時候總想炫技,但後來才認同「簡約最難」的理念,現在反而會多加思考和客人的互動或偏好。「香港人的口味其實頗保守,他們喜歡經典的朱古力香蕉千層或者梳乎厘,但我仍然希望能夠帶給他們驚喜。」梳乎厘一直是 Caprice 的王牌,但是 Astoria 說今年年初,他們得不到梳乎厘之神的眷顧,一向行之有效的食譜,突然失敗,幸好團隊有實驗精神,大家主動去研究到底發生甚麼事,然後不斷重複練習,做到最好,「最後我們改變食譜,終於再做出完美的梳乎厘。」Astoria 最愛使用焦糖,因為單純加熱糖就能產生豐富變化:淺色時柔甜,深色時濃郁帶甘。她曾重新詮釋 Snickers 朱古力棒——以焦糖慕斯搭配花生牛軋糖與朱古力雪糕,美味至極!今個夏天, Astoria 更加走出 Caprice,在四季酒店地下的 Gallery 開設 Pop up,提供 3 種手工撻:咖啡撻、焦糖朱古力撻、紅莓雲尼拿撻,讓更多人品嚐她的手藝。

換菜單時,Guillaume 會拋出食材組合,如車厘子配朱古力,由 Astoria 發展原創設計,若當下無靈感,她會先沉澱,隔天再着手繪製草圖,成品經 Guillaume 試吃後,再共同調整至完美。從新加坡至今,她和大廚共事已經差不多10年,早已培養了默契。如今,Astoria 的創作已經成為了 Caprice 的王牌。「Caprice 的甜點特色在於遵從法國產季,亞洲多數食材仰賴進口,香港與新加坡皆然,因此我過去較少思考季節性,但 Caprice 要求遵循法國的季節,例如夏季草莓盛產,我們全力運用,12 月則絕不提供草莓蛋糕。我們堅持使用頂級法國食材,若缺貨便重新設計菜單。」每年她都會做一個士多啤梨甜品,今年的甜品一如以往,以當季的法國 Mara des Bois 士多啤梨為中心,其果肉細嫩多汁,酸甜比例絕佳,被譽為「士多啤梨界的香檳」,擁有出色的食材,大廚只需要呈現出不同的形態,包括雪糕、糖漬、果醬等等,便能彰顯它的魅力。

Eve Minialai @ Louise, La Terrace
Eve Minialai 在巴黎 La Violette 開始學徒生涯,後於 Alain Ducasse 執掌的 Hotel Plaza Athénée 磨練技藝,並在 Pavyllon Paris 擔任甜點副主廚(師從甜點師 Thomas Moulin 與名廚 Yannick Alléno)。這些經歷賦予她正統法式視野,但她直言:「巴黎的管理風格、思維方式,甚至市場需求皆異於香港,如法國人偏愛酥脆口感,香港人卻鍾情細滑質地。」儘管巴黎競爭激烈,青少年時期曾旅居摩洛哥與土耳其的 Eve,更被香港的多元文化吸引。返港後,她出任米芝蓮一星餐廳 Louise 的甜點主廚,主理一樓的高級法餐與地下 La Terrace 小館,近期還推出朱古力系列。短短 6 個月內,她已不停搜羅本地食材:「我想用枇杷創作,或設計可供分享的大蛋糕,讓甜點走進家庭。」

出生於香港,卻在法國長大的 Eve,最初在熱廚房工作,直到偶然進入甜品廚房一個月後,便徹底愛上這門精準的藝術。她的創作總在傳統邊界遊走:燒菠蘿配小豆蔻忌廉、墨西哥發酵菠蘿雪芭、萬壽菊油,展現對風土的執着,就連基礎食材也毫不妥協——堅持使用意大利北部皮埃蒙特頂級榛子,捨棄傳統厚重的牛油奶油 (Butter cream),改用輕盈的 pastry cream 來做 Paris–Brest,讓忌廉有空氣感,絲毫不膩,難怪成了熟客的最愛。她的菜單處處見巧思:法式橙香薄餅捨棄傳統雲呢拿雪糕,改配酸香桔子雪葩;新瀉米布甸加入焦糖爆米,以香脆撞擊柔滑,加入雲呢拿雪糕、焦糖、冧酒雲呢拿泡沫,轉化為星級甜品。這些作品皆反映出她的甜品哲學:以法式嚴謹為骨架,亞洲靈感為靈魂,以當代手法重新演繹傳統甜點:「我的創作建基於經典,但注入現代細節。改變不是為了標新立異。」

面對本地「甜而不膩」的味覺偏好,她笑言絕不是問題,她在 Alain Ducasse 麾下工作時,已經習慣這一點,「我的甜品的甜度主要來自水果和原材料的味道,絕不會過甜。」看見食客吃到全碟清光,便知道 Eve 的甜點絕不過膩。

Mandy Siu @ Finessence Patisserie
有人堅守在餐廳,有人卻走出舒適圈,Mandy Siu 就是其中一個例子。Mandy Siu (蕭婉生)的甜點之路始於高中時代的家政課,出身海鮮供應商家庭的她,自幼對烹飪與烘焙充滿熱情,儘管父母反對她投身高壓的餐飲業,她畢業後毅然加入香港 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師從嚴格的主廚 Tadashi Nakamura,之後在多間五星酒店工作,最後在香港瑞吉酒店的餐廳 L'Envol 突破框架。她調整過往濃郁的法式風格,轉向清新酸爽的風味如柚子、青蘋果及佛手柑,讓客人更享受清爽的甜點,餐廳開業不久便摘下米芝蓮二星殊榮,她可謂功不可沒。

疫情期間,這位勇於創新的甜點師再次突破自我,創立線上甜點品牌 Finessence Patisserie。品牌名稱寓意「頂級食材與甜點精髓的完美結合」,首款產品國王餅一推出就大獲好評,其層次分明的千層酥皮與恰到好處的牛油香氣,重新定義了精品甜點的標準。Mandy 將高級餐廳的甜點理念融入產品開發,特別注重風味的層次感、質感的平衡,以及食材的新鮮度。

她擅長運用當季水果搭配香草和香料,創造出酸甜交織的豐富口感;同時講究酥脆與柔滑的質感對比,例如千層酥皮與輕盈慕斯的完美組合。為了確保最佳品質,她堅持現烤現賣的製作原則,讓客人品嚐到最新鮮的滋味。今年 5 月,她更將事業版圖擴展至實體店面,在灣仔開設首家門市,將米芝蓮等級的甜點藝術濃縮在精緻的迷你杯裝甜點中,如充滿酒香的 Rum Baba,每一口都令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