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Space
協助發展「曲折職涯」 應對新一代抗拒擔任主管新常態
BAZAAR at Work

協助發展「曲折職涯」 應對新一代抗拒擔任主管新常態

所謂「曲折職涯」,並不等於職涯進程兜兜轉轉,走着冤枉路,而是企業透過更具彈性的人才發展制度,幫助員工以非傳統的「階梯式晉升」模式,踏上更寬闊的職涯路,以應對現時 Z 世代抗拒受管理職位(Conscious Unbossing),傾向成為「個人貢獻者」(Individual Contributor)的新趨勢。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協助發展「曲折職涯」,應對新一代抗拒擔任主管新常態

7 成以上 Z 世代不願晉升

國際徵才顧問公司 Robert Walters 較早前曾就職涯發展規劃,向 3,000 多名 Z 世代打工仔展開意見調查,多達 72% 受訪人士表示不願晉升為中階管理層,認為職銜並非關鍵,亦不視「上位」做主管為工作的重大目標,他們更注重自我及專業成長,寧願充當不用負擔管理責任的「個人貢獻者」。針對 Z 世代員工這種不渴望在公司職級階梯往上爬,只想從工作中學習不同技能之現象,企管顧問認為,「曲折職涯」發展既可滿足年輕員工所需,同時能促進機構向前的途徑,對僱傭雙方都有效益。

協助發展「曲折職涯」,應對新一代抗拒擔任主管新常態

升遷不等於解鎖成就

職場專家 Aneesh Raman 指出,隨着上述職涯新思維逐漸在 Z 世代之間植根,職銜的升遷已不再等同於「有進步」,反而透過跨職能,以至跨部門的橫向發展(Horizontal Growth),從多方位學習,累積多元經驗,才是真正的成就。Raman 認為,這樣的曲折職涯路徑對企業本身同樣有利,當員工循不同層面持續學習,鍛煉的不單是工作技能,還有適應能力和機動性,在現今變幻莫測的市場環境下,這些軟實力將是公司致勝的一大關鍵。至於如何鋪設這條曲折職涯路,不少知名管理諮詢公司如 McKinsey & Company 提出 3 大重點,值得企業管理層參詳。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協助發展「曲折職涯」,應對新一代抗拒擔任主管新常態

重新定義「人才發展」

企業想透過「曲折職涯」達致員工及公司雙贏,資深管理者必先告別傳統的體系建構思路,擺脫「職涯就是往上爬」的固有思維,聚焦於組織運作、人才能力、人才向心力三者之互通關係,讓工作團隊在崗位配對得宜,有目標導向,從而提升執行效率。換言之,將人才發展之核心重新定位,而非只着眼於用職銜,從而創造企業和團隊都能共享的價值,不會讓員工覺得上班只是單純替公司打工。

協助發展「曲折職涯」,應對新一代抗拒擔任主管新常態

提供愉快學習之旅

要員工取得進步,滿足他們的工作及個人成長所需,企業便要為他們創造學習機會。除了傳統的實體訓練,近年愈來愈多公司開始採用的「微學習」(Microlearning),內容與時數短小精煉,一般大概包含 5 至 8 節課程,每節只是短短 3 至 7 分鐘,模式就如 TikTok 短片那樣簡而精,不冗長。這種短時數的碎片化學習時間甚有彈性,員工就算工作日程緊湊,也能抽時間提升技能。美國人才發展協會(Association for Talent Development, ATD)的研究更顯示,「微學習」有效提高員工的學習意欲和專注度達 3 成以上。此外,與傳統課程相比,學員消化內容的速度更增加接近 35%。故專家建議,企業可將之與實體訓練交叉應用,以優化員工的學習體驗及培訓成效。

ADVERTISEMENT
SCROLL TO CONTINUE
協助發展「曲折職涯」,應對新一代抗拒擔任主管新常態

向員工分配「延展型任務」

當員工掌握了一定程度的新技能,管理者可考慮向他們委以「延展型任務」(Stretch Assignment),即略為超出員工現階段能力範圍的工作,幫助他們踏出「曲折職涯」第一步。履行任務期間,主管若發現員工表現未如理想,又或遇上棘手問題,應先讓他們自行設法解難,不要馬上全盤接手,否則,員工將難以第一身汲取實戰經驗,無法鍛煉獨立、自省、自覺能力,有礙快速成長。歷年不少權威性職場研究報告指出,當領導者能鼓勵下屬從失敗中取得有價值的教訓,能提升團隊的創造力及投入度,並且更願意主動為公司作出貢獻。因此,企業不妨放膽讓員工去「做實驗」,在主管的適度指引下測試實力,以便為日後的「曲折職涯」做更充份之準備。

EDITOR'S FAVORITES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訂閱 Harper's BAZAAR 電子報了解更多生活資訊